ECFA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英文:Cross-Strait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或者簡稱為ECFA)是海峽兩岸(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雙邊經濟協議,由中華民國政府於2009年提出,總統馬英九視為加強臺灣經濟發展的政策;後於2010年6月29日在重慶市簽訂第一次協議,後續有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保障以及爭端解決協議協商從此展開。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4/06/20 | 柳金財

「清零」ECFA回應民進黨挑釁?中國嚴重分歧,台灣也面臨兩岸與新南向的終極二選一

終止ECFA勢必將造成這些台灣傳統產業廠商重傷,甚至面臨關場壓力及危機,也會導致台灣社會尤其中南部傳統製造業勞工失業率增加。而中國此種做法,與其對台政策強調向南移及向下沈,聚焦三中一青,尤其是中下階層及中南部民眾,重視一代一線中的基層一線政策路線,實屬背道而馳,形成對台政策目標及策略相衝突悖論。

2024/04/20 | 中央通訊社

中國20日起對台聚碳酸酯課反傾銷稅,學者:520將至試圖以商逼政,台廠全球布局生產因應

中國商務部昨(19)日宣布自台灣進口的聚碳酸酯(PC)存在傾銷,將自4月20日起課徵為期5年的反傾銷稅。學者指出,對聚碳酸酯課徵反傾銷稅、重新啟用M503航線等事件不是單一事件,很可能是中國在5月20日賴清德就職前的一系列壓力測試,為的就是逼迫台灣在兩岸議題上接受中國的條件。

2024/03/18 | TNL特稿

賴中強:1990年發生三件大事,其實已預言了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

從政經分離到追求台灣政經自主,是太陽花運動的時代精神,然而在太陽花運動浪潮下贏得大選的蔡政府,並未積極改正馬政府時期的對中經貿政策與法規、全面回應此時代精神。期待明確表態反對重啟對中服貿、貨貿的賴清德政府,可以全面回應太陽花運動追求台灣政經自主的呼聲。

2024/03/16 | 陳昭宏

318運動十週年:學生佔領立法院議場轟動全台,10個QA了解事件始末

318運動即將邁入十周年。10年前,學生們為了抗議政府貿然通過《服貿協議》,毅然衝入佔領立法院與行政院,轟動台灣社會。這起運動是怎麼爆發的?事件的過程與結果又有什麼發展?本文將透過10個Q&A讓您簡單了解事件的脈絡。

2024/02/07 | BBC News 中文

賴清德勝選後面對的利劍:走向「清零」的ECFA,與台灣出口的未來

隨著中國「世界工廠」地位的轉移,早收清單中產品的重要性越來越小,並且即便ECFA優惠的每年8-10億美元關稅消失,相較台灣整年4300億美元的出口額來說,還是可以承擔。雖然相關產品佔台灣出口比重僅有5%左右,但面對的都是台灣的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其重要性難以忽視——如果取消,對兩岸都不是一件好事。

2024/01/26 | 中央通訊社

星展:台灣經濟有望重返四小龍之首,ECFA衝擊有限;2023年租稅負擔率14.6%創25年新高,仍遠低於日韓美

台灣因採簡政輕稅政策,因此不含社會安全捐的租稅負擔率向來居於偏低水準,2023年為14.6%;與主要國家2022年水準相比,僅高於新加坡12.6%,且明顯低於日本(2021年數據)20.7%、美國21.6%、韓國23.8%,及其他歐洲國家介於21%至42%。

2024/01/25 | 方格子vocus

這場大選沒有明顯輸贏,藍綠白三黨卻都正在透支台灣

展望未來2026年、2028年兩場大選,如果柯文哲被藍綠持續堅壁清野,2024年恐怕就是柯的選戰成績頂點,因為台灣的縣市首長、區域立委、總統選舉都採相對多數決制,作為小黨的民眾黨候選人除非被禮讓,否則基本上沒有戰勝藍綠兩大黨的可能。

2024/01/18 | 中央通訊社

美智庫學者評選後美中台關係:賴清德當選木已成舟,中國只能管控而非破局

孫韻分析,中國當局今年的工作重點在於國內經濟恢復,因此在地區局勢和美中關係上,更有可能採取懷柔和靈活的政策。中國固然不樂見賴清德當選,但現在木已成舟,中國也只能管控現狀而非破局。在「反獨」和「促統」之間,促統是「向最好處努力」,反獨是「做最壞的打算」。

2024/01/16 | BBC News 中文

中國「以商促統」策略如何影響台灣未來?台灣「降風險」能取得多大效果?

民進黨連續第三次贏得總統選舉,可能會為北京在未來四年對台灣的敵意定下基調。這帶來的最大危險是,中國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再能為了自身利益影響台灣的政治動態。然而,這種重新評估很可能會導致對台灣的騷擾加倍,而不是改變策略進行接觸。

2024/01/14 | 中央通訊社

ECFA部分關稅減讓中止,學者:須設想貿易戰可能,經濟部:展現善意也做好萬全準備

學者指出,台灣目前對於ECFA這件事情過於輕忽,早收清單中部分產品對中依賴度還是蠻高的,政府必須設想應對措施,「如果ECFA斷了,我們的策略是什麼?」經濟部次長陳正祺表示,政府已做好萬全準備,也表現充分善意,希望兩岸回歸WTO架構處理爭端。

2024/01/14 | 中央通訊社

《紐約時報》:賴清德勝選,確認台灣更加遠離中國及其實現兩岸統一的夢想

《紐時》分析,賴清德在台灣危險且可能分裂的時刻打贏選戰,就任總統後將面對更嚴峻的治理考驗。國內政局方面,民進黨失去國會多數,賴清德權力光環將被削弱。國際政局方面,中國將持續以假訊息、威脅及經濟誘因分化台灣,而台美關係可能因11月美國總統大選產生變數。

2024/01/12 | 中央通訊社

侯友宜:與馬英九意見不同,任內不會觸及統一問題,若執政將加強對美軍購與台美軍事合作

侯友宜說,現階段兩岸關係跟馬政府時代不同,而前總統馬英九的很多主張及部分意見,也跟他不一樣;在他任內不會觸及統一問題,兩岸領導人若真的要會面,需要台灣社會共識,且可能還有一段距離。侯友宜強調,他和趙少康都不是傳統典型的國民黨,他回到國民黨時間不長、趙少康對國民黨的批判也毫不客氣,他對中共的意圖沒有不切實際的想法,不管中共怎麼想,他就是站在台灣主流民意這邊

2024/01/10 | 中央通訊社

中國擬再取消ECFA關稅減讓,機械紡織業估影響小、石化業盼正視衝擊,經貿辦:經濟介選適得其反

談及對中出口比例,經貿辦表示,台灣去(2023)年1月至11月對中國出口占比已達21年來同期新低,農產品、化學品、紡織品等成功分散至美國、日韓、歐洲及新南向國家,對中國出口已全面減少,且事實上中國對台灣高科技產品進口的依賴,遠超過台灣傳統產業對中國市場出口的依賴程度。

2024/01/07 | 德國之聲

《德國之聲》專訪吳欣盈:我來自比較優越的背景,被稱為「公主」我一點也不介意

藍白合破局之後,吳欣盈出線成為柯文哲的副手搭檔。出身台灣顯赫家族新光集團第三代,在DW專訪當中,吳欣盈提到了柯文哲與民眾黨的觀點,認為台灣是中美之間的乒乓球,要求北京對台開啟新的對話框架是唯一選擇。

2023/12/29 | 中央通訊社

歷屆7次總統大選中國介選手段一覽:文攻武嚇、假訊息網路戰、經貿報復擾民心

台灣透過這7次大選,人民直選出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等4位總統,第8次的2024大選則進入倒數時刻。對比中國,歷經台灣大選期間的中共領導人分別為江澤民、胡錦濤及習近平。從文攻武嚇到網路戰及經貿報復,中國介選更細膩操作人心,手法雖進化,但不變的是無視台灣人民堅持國家主權與民主價值的民意。

2023/12/29 | 中央通訊社

總統政見會最終場:柯文哲左打賴造謠右批侯兩岸,侯友宜聚焦勞權經濟要賴別抹紅,賴清德憂藍白掌握國會將讓國政難推動

賴清德在說明完金融產業政見後,稱侯友宜、柯文哲不約而同提到一個中國的原則,他想請問全國鄉親,侯友宜和柯文哲也可以作答;兩岸一家親與要推動服���,背後是不是一個中國原則,而接受九二共識後,要如何保障台灣的主權。

TNL+ 2023/12/28 | 柳金財

貿易壁壘爭論之下難重啟對話,ECFA對台經濟是糖衣毒藥還是強身補藥?

從2017年台灣對中國進出口出超783億,到2021年對中國出超1046億美元,2022年超過千億元,2023年至11月為止共728億元。台灣政府認為影響不大,但若未來要被課關稅,影響將頗為至深且巨,然至今蔡英文、賴清德及行政院長陳建仁,除運用政治性語言譴責、責難中國片面違反ECFA外,未有任何建設性因應措施。

2023/12/26 | Abby Huang

即便非綠陣營當選兩岸也「回不去了」,學者提明年3個「重要時間點」觀察美中台關係

2008年跟現在相比,台灣內部的政治生態也非常不同,因此非綠陣營的候選人若勝出,兩岸現在緊張態勢可能大幅緩和,但要回到2008年到2016年,特別是2008到2014年3月��陽花學運發生之前的兩岸關係,仍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