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4/07/12 | 中央通訊社

防中國「洗產地」躲避關稅,美墨聯手祭鋼鋁進口新措施

將來,從墨西哥進入美國的鋼鐵,必須是在墨、美或加拿大境內熔化與澆鑄,才能符合免稅優惠,否則將面臨25%關稅。外界分析,拜登政府在選舉季推出這項舉措,旨在防範中國工業產能過剩可能會讓大量定價不公平的商品流入美國市場,也是在努力爭取賓州等搖擺州的選民。

2024/06/13 | 中央通訊社

拜登將出席義大利G7峰會,聚焦俄國遭凍資產、中國生產過剩;川普重返白宮可能性引盟邦不安

G7峰會預計會討論幾項最主要的經濟安全議題,例如俄國遭凍資產、中國生產過剩、AI問題等等。此外,與會各國大多心知肚明,這可能是拜登最後一次參加G7峰會,而主打「美國優先」且蔑視國際組織的川普可能東山再起。這引發美國盟邦的憂慮與不安。

2024/06/13 | 中央通訊社

歐盟將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調查報告指不公平補貼遍及全產業鏈,德國:恐釀貿易戰

歐盟執行委員會12日宣布,將對中國進口的純電動汽車加徵暫時性反補貼關稅,自7月4日實施。在受調查的中國3大汽車集團中,比亞迪將被加徵17.4%、吉利汽車20%,上汽集團因配合調查度低,將被加徵最高額38.1%關稅。歐盟資深官員解釋差別待遇的考量之一是,企業不應該因為不配合歐盟調查「反而日子更好過」。

2024/06/07 | 中央通訊社

面臨美歐抵制,中國喊話日本展開新能源產業合作

中國駐日本大使吳江浩6日發文向日方喊話,中日展開新能源產業合作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他表示,美國以「產能過剩」名義限制進口實為貿易保護主義,美盟友也未能倖免。並指出:「日本經歷多輪日美貿易摩擦,非常熟悉美國競爭不過就炮製罪名橫加打壓的套路,應該對此感同身受。」

TNL+ 2024/06/06 | 陳冠州

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加徵100%關稅:「產能過剩」背後的蝴蝶效應,為什麼民眾不愛純電車了?

中國政府為何讓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就如同葉倫所陳述的,這跟中國的失業率脫不了干係。但是,台灣的筆電也是價廉物美,在歐美市場高據市佔率,為何沒有受到「產能過剩」的制裁?其實,產能過剩的定義不只是「供過於求」而已......

TNL+ 2024/05/23 | 陳稚寰

習近平訪歐企圖分化失敗,他忘了歐盟「戰略自主」也包含對中國自主

對習近平來說,塞爾維亞與科索沃如同「兩岸問題」,領土爭議與主權的完整性備受挑戰,基於此議題,又再次凝聚中塞兩國的向心力。塞爾維亞雖然不是會員國,但它至少已在2014年1月開始入盟談判。中國持續拉攏之,早一步下錨固定兩國關係,等到塞爾維亞如期加入歐盟,中國在歐盟內的施力點將增加一國。

2024/05/16 | BBC News 中文

美國提高中國電動車關稅至100%,將會引發「連鎖反應」?

拜登上月提議對中國鋼鋁產品徵收25%的關稅,特意選在匹茲堡面對鋼鐵工人的演講中披露。再結合此次新加徵關稅,有美國媒體稱,為了在密西根和賓夕法尼亞這樣的搖擺州獲勝,拜登已經對中國的鋼材加徵關稅。拜登稱這樣做是為了美國經濟安全,是戰略性的決定,然而美國購買的中國鋼材和電動車微乎其微,拜登的決定顯然是為了討好這兩個州的選民。

2024/05/16 | 中央通訊社

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專家:選舉年拉攏產業民眾,暫不會升級為貿易戰;義大利主張歐洲必須跟進

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霍夫鮑爾(表示,這波最引人注目的是對電動車的關稅。但鑑於現在美國還不從中國進口電動車,所以100%的關稅實際上影響不大。芮恩施認為,中國一般都是以他們認為所遭受的損失比例來回應。這次關稅影響的是180億美元的貿易產品,因此北京會在同樣範圍內進行回應。

TNL+ 2024/05/13 | 唐庚

拜登再啟美中貿易戰,台灣不要學1914年的塞爾維亞,傻傻跳入修昔底德陷阱

北京和華盛頓必須坐下來,忘記它,再重新開始;再坐下來,再忘記它,再重新開始。一直持續到中共二十一大、中共二十二大,2028年美國總統大選、2032年美國總統大選,讓22世紀的國際關係學者,能撫著歷史教科書的封面説,「還好中國跟美國沒有打仗」。至於台灣,就把花蓮飯店修好台北公寓整好,不要學習1914年的塞爾維亞,跳入這兩個核武大國的修昔底德陷阱。

2024/05/08 | BBC News 中文

習近平訪法:馬克宏高規格接待,中國是否意圖利用貿易「分化歐洲」?

去(2023)年馬克宏訪華,習近平罕見地離開北京在廣州接待馬克宏,在松園邀請馬克宏共進下午茶。今年馬克宏也「投桃報李」,7日,馬克宏在法國西南部的庇里牛斯山區的圖爾馬萊接待習近平。

2024/05/02 | 中央通訊社

中國否認汽車產能過剩,官方報告:2023年車市「內捲」,產能利用率不到50%

報告指出,中下游的新能源車企日子過得卻不太容易,原先的「蔚小理」如今只有理想實現了盈利,而更多新能源車企則面臨快速擴張產線後,銷售成績不達標的問題。究其主要原因,一是面臨越來越多的新入局者,企業產品競爭力和C/P值均處於弱勢,逐步喪失掉先發者的市場優勢;二是錯估了新能源發展趨勢,「盲目擴張產能」。

2024/04/30 | 中央通訊社

《華爾街日報》:中國藉「新質生產力」擴大電動車產能,加劇全球供過於求

全球顧問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駐上海的汽車顧問戴加輝(Stephen Dyer)指出,去(2023)年在中國,售出至少1輛電動車的品牌就有123個。產能過剩不但在中國國內引發了殘酷的價格戰,也引發美國和歐洲的擔憂,因為「中國車企將向其他國家大量銷售『在中國國內未能售出』的汽車」。

2024/04/28 | BBC News 中文

歐美指控中國「產能過剩」是否確有其事?這場爭端是否會延燒到政治領域?

經濟學人智庫中國分析師李子謙向《BBC中文》表示,中國工業部門的某些領域存在產能過剩,並將持續下去。然而貿易緊張局勢不僅源於對產能過剩的擔憂,也源於中國產品競爭力的提升,尤其是在「戰略」領域。

2024/04/27 | 中央通訊社

布林肯訪中會習近平,關切台海和平、俄烏戰爭、美國大選,學者:雙方核心議題未突破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長兼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說,這次布林肯到訪,總體上就是雙方同意按照舊金山峰會達成的共識繼續推進中美關係,繼續對話、交流、在禁毒等領域的合作。但他說,中方關心的台灣議題、南海問題、美國對中加徵關稅與科技管制等,在這次布林肯訪中沒有突破;美國關心的俄烏衝突問題、減少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支持等議題,也沒有取得突破。

2024/04/25 | 中央通訊社

布林肯訪中,港媒指有望會見習近平並替拜登鋪路,分析:首要之務遏止中國挺俄國軍工

中國人民大學外交學系教授、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表示,中美兩國領導人在去年11月舊金山會晤後,中美關係呈現「止跌企穩」態勢,雙方在多個領域展開高層對話、溝通,相關合作一定程度地恢復;布林肯這次到訪,除了維持兩國關係穩定性,也會在國際熱點問題上交換立場、回應關切。

2024/04/20 | BBC News 中文

西方國家一直指責「中國製造」太多了,但中國工人並不同意

在世界各地許多家庭的T恤、桌子或電視上都能找到的蝕刻或縫製的「中國製造」品牌產品正在發生變化。如今,「中國製造」的核心品牌產品包括湧入德國的電動汽車和為歐洲可再生能源政策提供動力的太陽能電池板——這讓西方感到擔憂。

2024/04/19 | 中央通訊社

蕭茲訪中後,德中簽署自動駕駛合作聲明,盼中國數據傳回德國,分析:中歐關係心結在俄烏戰爭

《澎湃新聞》報導提到,有不少外國媒體認為,蕭茲訪中行程結束後,中國與歐洲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有更多高層互動,預計雙方將針對地緣政治、經貿等問題深入溝通;歐洲經濟緩慢復甦,以及對於俄烏戰爭、川普(Donald Trump)在美國總統選舉捲土重來的擔憂,正在推動歐洲與中國走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