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出
你還沒有通知

生命故事

0702圖_關鍵評論_光腳的愛麗絲

「光腳的愛麗絲」劇團:從受害者走向倡議者之路——訴說傷痛���一刻,療癒的旅程就此展開

性別 勵馨基金會

「光腳的愛麗絲」劇團是以療癒為初衷而籌組的表演團體,招募曾遭受性侵害、家暴及對性別議題有興趣的女性參加,接著一步步走向公演舞台。對團員而言,「說出自己的傷痛」是起點,也是最困難的一步。然而,當她們開口說出自身遭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踏上了療癒之路。

bjdgvst5ifh6jp2vkybn2w70094lh2

法國創新長照:「我們鮮活的記憶」協會蒐錄長者口述經驗,跨世代傳承方言文化與生命故事

生活 中央通訊社

「對長者而言,也是一種驕傲,看到有人對他們的生命感興趣,他們仍還有貢獻,能傳遞這一切,能帶給年輕人知識而自豪,而不是獨自懷念青春傷感。」跨世代回憶蒐集計畫讓學校、長者俱樂部與「我們鮮活的記憶」三方,建立兩代的對話空間,不僅改變對彼此的刻板印象,透過長者口述重現歷史,讓年輕人渴望傾聽祖父母的故事並重視這些生命經驗,也讓長者的故事能永遠傳承下去。

shutterstock_1586303308

《內在黑洞》:「與有過節的人過節」,過年為何成為關係壓力的黑洞?

心理 精選書摘

對於所愛之人,我們總希望與對方建立和諧的關係,當想法相左時,更會想盡辦法「解決」衝突,將所有的尖銳快速弭平,因此,很容易於溝通過程中遠離彼此,或委屈了自己。薩提爾溝通名師李崇義承接了不少這類困擾,甚至自己也有同樣的感受。這一次,他想與你一起走進內心小劇場,更想告訴你,面對內在黑洞,你我其實都有直視它的能力。

2dcqtbubcnejm0z49gukvuummkdzfp

【台東女同志生命紀實】引言:幸福的標準其實在每個人身上,而你就是定義它的那把尺

性別 勵馨基金會

「我喜歡女生,怎麼辦?」總是在某個片刻,某些女孩忽然理解到自己對身旁同性有著好奇、想要親近的感覺,就是喜歡。但是整個社會似乎不那麼理解,甚至無法諒解。女孩們陷入困擾,擔心自己喜歡女生的人生,將來還會開心快樂嗎?勵馨基金會的台東女女專題,就是想為這樣的女孩述說幾個故事。

Shine

【專訪】《���室女人心》作者李玟萱:抹去獵奇心態,才能將她們生而為人的存在無限放大

書寫《茶室女人心》時,李玟萱透過篇章安排與人物刻畫,著力強調每位婦女生命的獨特性,「卸下茶室工作,把每位婦女放回日常生活,她們都是某個人的阿嬤、母親、女兒,」她們的存在無法、也不該被概括表述。

吃著飛魚乾,聽著長輩口中的「以前的蘭嶼」。

《島嶼上的飯桌》:Manoyou的地瓜炊飛魚乾——達悟人嚴謹的共生哲學,只有大海知道

原民 精選書摘

一群隔代教養的八年級生,一份想留住即將失傳的手路菜與長輩生命故事的初心,以「吃頓飯」開啟青、銀兩世代的溝通橋梁。歷時三年,五十篇人生故事,五十道家傳料理,尋訪全台各縣市及澎湖、金門、馬祖、綠島、小琉球、蘭嶼,完成這本台灣首部集結百齡智慧,獻給時代記憶的食譜。

RTSBUYE4

2022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深信人民有力量改變,將繼續女權抗爭

���學 中央通訊社

關注社會底層與女性困境的艾諾崇拜法國著名社會學家皮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布迪厄探討社會資本與生活中的權力關係,得獎後艾諾感謝布迪厄給予她「寫作通行證」。《世界報》(Le Monde)文學主編雷利斯(Raphaëlle Leyris)形容其作品「位於文學與社會學的十字路口」。

shutterstock_533230642(1)

《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讀後感:人生旅途經歷過的點,終究會連成線與面

哈佛商學院教授送給學生的結業禮,就是一段自己的人生故事,透過這樣的傳承,教授把艱澀的學科知識轉為溫暖甚至有些搞笑的荒唐經歷,告訴學生人生是由一個又一個故事所堆疊,而就是這些故事定義了現在的自己。

01-封面-S__62709856

【專訪】陳燕麟醫師:「肌萎縮症」限制了我的身體,但不能限制我的心靈

健康 醫學有故事

打破陳燕麟心裡的最後一道關卡,是在住院醫師第一年,有一天在醫院,當他上完廁所,卻發現不論怎麼使力都沒有辦法站起來。反覆嘗試了三、四次,花了大約三、四十分鐘,最後不得已,只好打開廁所���,請經過的人扶他站起來。

iStock-962094878

安寧心理師:戴上「敘事治療」的眼鏡,看見新的醫病互動之道

人文 心理誌 PsychoLife

踏入安寧工作的我,不斷尋找病人的情緒「問題」,努力運用心理學知識修理這些「問題」。這種思考模式看似合理,卻在臨床上帶給我許多碰壁的經驗。

4770900273_5c57923895_o

「你知道40000人死了28天後是什麼樣子嗎......」

書摘 Zou Chi

我們從來沒有意識那些曾經出現在自己身上的事是如何發生,當這些事被寫成故事、印成了白紙黑字,那些經歷幻化成一面鏡子,我們才在鏡子裡驚覺,原來路是這樣走了過來。

螢幕快照 2014-10-20 下午12.07.32

解讀台北的生命故事:從生存到生活,還需走進城市的「生命故事」

生活 吳象元

在台北建城130週年的此時,關鍵評論網要說個關於「台北的生命故事」:我們拜訪日星鑄字行、南門市場、水準書店,和藏於樓房中的青年旅舍,用三個問題街訪���北、訪談《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作者之一的黃威融,我們邀請作者分析凱道、台大椰林、中山北路的設計,告訴你條條大道都不是憑空而來,並帶你透過雙腳的移動探查南萬華區的城市一隅,走訪西門町歷經清領、日治到民國的三個更替。